【我的家风家教故事】 我们家的“读书会”和“民主生活会”
2017-03-27 10:05:34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

       单位里有“读书会”,机关里有“民主生活会”。我们家的“读书会”和“民主生活会”,是怎么回事呢?

  以前过春节,我们兄弟五个几家聚在一起,吃年饭敬酒的时候,每个人在敬酒前,都要先背诵一首诗。你自己作的也好,你自己喜欢的也好,背完了诗再敬酒。这是从王羲之“兰亭雅集”那儿学来的。不同的是,王羲之和朋友们是现场作诗,我们是背诵自己以前作的诗,或是自己喜欢的别人的诗。虽没有茂林修竹,没有流觞曲水,一顿饭倒也吃得趣意盎然,其乐陶陶。

  巧的是,有一年我们在屋里吃饭,外面竟飘起了漫天大雪,更给我们的聚会增添了意想不到的趣味。三弟是个作家,就乘兴写了一篇《雪澡精神》,真实记录了我们这次聚会,并把这篇散文寄给《北京日报》发表了。熟识我们的人,读到了这篇散文,一边夸老三的文章写得好,一边夸我们的这种聚会好。

  有了朋友们的鼓励,我们在坚持的同时,便想到了不断改进。

  我对三弟说,咱们平常都挺忙的,春节聚一次不容易,背背诗固然好,如果能再抽出半天时间,坐下来好好聊聊,谈读书心得,谈工作体会,谈人生感受,总之,有什么谈什么,过个读书年、学习年、文化年,岂不更好?老三对我的建议,连声说“好”。我说,既然你赞同,那你就讲第一讲,题目我都想好了,就叫《享受经典》。你读了那么多经典名著,有什么心得,讲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。

  2011年大年初三上午,三弟做了精心准备,我通知大哥、四弟、五弟几家准时来参加。谁想,亲戚朋友们听说我们家搞“读书会”,都纷纷要来,男女老少来了38口,最年长的78岁,最小的十几岁,还在上小学。这么多人,我家里实在坐不下,正急得没办法,我一个当老师的亲戚说,到我们班教室吧,我们那儿能坐50多人,还有话筒。好在学校离我们家不远,我说你赶紧去开门,我带着大家随后过去。

  三弟讲得不错,足足讲了两个多小时,中间大家还给他鼓了好几次掌。三弟讲完后,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,很多人又谈了自己的体会,提了不少很好的建议。建议最多的就是,一定要把我们家这个“读书会”,坚持不懈地办下去,办成一个品牌。每个人既是学生也是老师,自己都可以报个题目,每年大年初三上午轮流讲。早定题目,早做准备。

  从此以后,我们家的“读书会”,越办越有文化味儿,越办越有人气儿,越办越受关注。

  2012年春节,我讲了《我说<道德经>》。

  2013年春节,我的小侄子刘畅讲了《中国书法史》。

  2014年春节,五弟讲了《我读<孙子兵法>》。

  2015年春节,大哥讲了《传承良好家风》。在讲“家风”的时候,大哥特别举了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裴柏村的例子:裴柏村有个裴氏家族,自秦汉以来至明初,裴家先后出过59个宰相,特别是在唐代,每17年裴家就出1个宰相。裴家还出过59个大将军;出过117个进士,其中,有11个是头名状元。

  在历朝历代裴氏3000多个有名有姓的大小官吏中,没有出过一个腐败分子。因为裴家有“两条家规”:一是考不中秀才者,不准进入宗祠;二是当官有劣迹的,死后不准埋进祖坟。这“两条家规”很厉害,一是鼓励勤学上进,讲求的是“才”;二是坚守清正廉洁,讲求的是“德”。对今天的我们,仍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。与我们“德才兼备”的选人用人观,是高度契合一致的。

  2016年春节,我讲了《做个“明白人”》。这个题目,是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来的。近两年来,习近平总书记每到重大场合、重要会议,都要反复强调“做政治上的明白人”。作为一个党员干部,当然,首要就是政治上要明白。我们家大多数人都是党员,很多又都在党政机关工作,理应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去做。即使不是党员,不在党政机关工作,也应该做个人生的“明白人”。

  我讲到,“明白人”至少要有三个条件或标准:一要有“一枚指南针”,就是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;二要有“一个驾驶执照”,就是学会并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;三要时刻怀揣“一本交通规则”,就是严格遵守党纪国法。“指南针”明方向,“驾驶执照”管技术,“交通规则”保安全,可谓“人生三宝”,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

  怎样才能做到明白?我讲了要从8个方面下功夫:读书使人明白,阅人使人明白,历事使人明白,胸阔使人明白,眼高使人明白,少私使人明白,益友使人明白,苦难使人明白。

  2017年春节,四弟以《春节与亲情》为题,讲了一课。一句“回家过年”,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最温馨的情愫。他特别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:当今社会快速变化,人们为工作废寝忘食,为生计奔走四方,但不能忘了人间真情,不要在遥远的距离中割断了真情,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遗忘了真情,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。我们要让真情大义像春风一样吹遍神州大地,吹进千家万户,给每一个中华儿女带来温暖。

  我们家的“读书会”,既是读书学习的好课堂,也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好时机、好平台。谁有了缺点毛病,家里人最能够发现,也看得最真切。所以,我们也倡导大家互相“提提意见”。有时,“提的意见”也挺尖锐的,但谁也不会“翻脸”。因为亲人之间,最希望对方好,不管意见多尖锐,都是“苦口良药”“逆耳忠言”。

  这是我们家“读书会”的丰富和延伸,又成了我们家的“民主生活会”。咬耳扯袖;红红脸,出出汗;洗洗澡,治治病。抓苗头,除隐患;堵蚁穴,固防线。全家人都觉得,这样挺好的。

  区里电视台,还有北京电视台,知道了我们家的“读书会”和“民主生活会”都很感兴趣,几次要到家里来采访,都被我们婉言谢绝了。我们只想默默地办下去,让每个人更加受益。因为我们出生在普通农家,都是靠勤奋学习,才考上了大学。我们深知,知识改变命运,学习成就未来。我们深知,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,应该倍加珍惜,倍加警醒,倍加勤勉。(中央国家机关纪工委 刘利华)